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株潭城际漫游|昭山徒步,见到了不一样的“山市晴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12:47:00    

昭山位于湘江下游东岸,国家级4A景区,长株潭绿心核心区域,长沙、湘潭两地交界处。具体为湘潭市岳塘区昭山镇和长沙市天心区暮云街道境内。主峰笔架峰海拔仅185米。

昭山之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为西周时期周昭王南征至此,故名。

湘江经永州、衡阳、株洲多地而下,至此形成一个巨大的江湾,有多处深潭,其中以昭山下的昭潭最为著名。

△湘江昭山段

昭潭深达数十米,是湘江目前已知的最深河段。这里隐藏着千里湘江最深的秘密。据说潭下有地下暗河连通洞庭湖。

昭山分前山和后山,另有机动车道可通山上昭山古寺。在徒步线路选择上,我选择由前山经古蹬道上山,至后山将军渡,再沿江边古栈道回到前山。具体线路为:正门—远帆广场—观音寺—前山古蹬道—昭山古寺—笔架峰—后山古蹬道—将军渡—沿古蹬道原路返回—远帆广场—正门。

昭山烟雨

昭山的魂:山市晴岚

2025年7月27日,星期天,三伏时节,我们不惧高温,从浏阳出发前往昭山。导航“昭山风景区”,车停在景区正门外停车场。

进入景区后,我们沿景观大道前行,不久抵达昭潭,立着块醒目的“昭潭”字样景观石。江面空旷,我们也看不出所以然。在远帆广场,我们见到了“山市晴岚”打卡点,它被设计成卷轴造型。由左至右,分别为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山市晴岚》诗作、南宋山水画大家夏圭的《山市晴岚图》、“古潇湘八景”之一“山市晴岚”、“山市晴岚一眼万年”八字。林荫道上一棵大叶柳的繁茂枝叶极大地阻碍了我们在此远观昭山。

△远帆广场

潇湘八景是湖南极具代表性的八处景观,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由北宋画家宋迪以《潇湘八景图》确立。我所见过的山与水之间一般隔着缓冲地带,而昭山、湘江却打破常态,紧密相依,这或许是它被古人纳入潇湘八景的原因之一。

昭山在绿心区域属海拔不高的山头,但却因是潇湘八景之一的“山市晴岚”而名气极大。 “山市晴岚”于昭山,分量很重,千百年来彼此成就,密不可分。

昭山的名声大振缘于米芾的昭山诗画。米芾创作了《山市晴岚》同名诗作:“乱峰空翠晴还湿,山市岚昏近觉遥。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从此不须招。”

△于渡口眺望

山市晴岚的最佳观赏点应是湘江航道上。这“山”是指昭山,“市”则为易家湾集市,“晴岚”指雨后初晴,人们乘船远望昭山,入目所见,山林郁翠,一幅云雾缭绕景象。

九百多年前,交通不便利,普通人家用不起马车,在陆地上基本靠两条腿行走。但脚力终究有限,于是水运在南方大行其道,人货两运。时间久了,码头岸边商贾云集,自成繁华集市,如湘潭易家湾。

△昭山古寺俯瞰湘江

古人行船至此,江面辽阔,忽见江边一孤峰:昭山。而不远处易家湾集市传来的嘈杂喧嚣声,声声入耳。古人望着眼前的云雾昭山美景,想必也着急上岸,去那集市酒铺中喝上几口。随着公路、铁路的修建,内河客运渐渐沉寂,易家湾集市的繁华已成昨日往事。2015年,原昭山乡、原易家湾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昭山镇。这“山”与“市”从此合一。

九百多年时光如风消逝,此刻烈日当头,烧灼着大地。我们见到了热情似火的“晴”,不曾遇浪漫诗意的“岚”。

△刘锜故居

远帆广场旁有一丘池塘,紧挨着刘锜故居遗址。南宋抗金名将刘锜被罢兵权后,曾赋闲在昭山隐居八年。报国无门的他,惟有每日看着身边昭山、湘江水,稍解心中苦闷。故居依山而建,为江南四方庭院式建筑加一间草堂。

与昭山古寺相对的山头上建有观音寺,仿宋代殿式建筑。三进式轴对称,有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等。

古蹬道、昭山古寺中的流浪猫

我们沿着前山古蹬道前往昭山古寺。古道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至嘉庆六年完成,历时长达二十五年。昭山古道全长1314米,共1947级台阶,由5300余块花岗岩铺就,经昭山古寺,连通前山与后山,为目前湖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道。数百年时光,不知有多少路人经此而过。而我们今天也依然是循着前人的脚步大步前行。

△捐修碑刻

宋家祠堂是现存古蹬道在前山的起点,立有几块当年的捐修碑刻,碑文明示了:出资人、建设时间、具体路段。在我们整个行程中,发现沿途此类不同时期的碑刻还留存不少。

古蹬道不宽,勉强可容两人并行。前山古蹬道台阶虽陡峭,但比后山路程稍短。对于平日喜好徒步的我们,倒也不是难事。

△古蹬道

途经伟人亭。1917年9月16日,毛泽东、张昆弟、彭则厚从长沙出发,步行开展社会调查,至昭山时夜宿昭山寺。

继续前行,我们遇一土地庙。门前有一副门联:“土因其厚才为地 山即不高也有神”,横批为:“佑天保地”。建庙人安排了两个神位,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端坐其中,彼此陪伴。

△山古寺

昭山古寺,又名昭阳寺,始建于唐初,供奉玄帝为昭山之神。古寺经历了多次翻修重建,我们已分不清新与旧。寺内有不少古碑刻及书法作品。庙内有株千年银杏,枝头上挂满了香客们许愿用的红绸带,至今繁盛。到底是先有树,还有先有庙,我们无从找到答案。

古寺占地面积不大,却在寺前留出了偌大的观景平台。不少游客在此凭栏远望。江风拂面,岁月悠长。湘潭昭华湘江大桥清晰可见。这里的湘江边暂时见不到密集的高楼大厦。

△院落内的观音像

昭山古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殿,院落间的露天地坪上更有一尊数米高的观音像。香客们自是虔诚,手持香火,与众神诉说着自己的心事。几只流浪猫在寺内跑来跑去,它们才不会去理会香客们的有所求及复杂心绪。

雨雾中的兴马洲

昭山古寺海拔156米,并没有建在昭山最高处。很多来昭山游玩的人对此并不知情或者不曾在意,于是在参观完古寺后,就笃定任务已达成,然后匆匆下山。我们沿台阶步道继续朝另一座山头的山顶前进。不久抵达笔架峰观景台,海拔185米,这里才是昭山的最高点。

△前往笔架峰

观景台为一水泥平台,但铺设了木质地板,增添了古韵及美感。山高我为峰,伫立山顶,四野辽阔。湘潭市区、湘江上兴马洲、长沙天心区暮云街道、正在建设中的长沙奥体中心尽收眼底。107国道、天心大道、芙蓉大道、京广铁路线、长株潭城际铁路、沪昆高速也一览无遗。

△构树果实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长株潭融城在加速推进。长沙奥体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湖南最大的体育场,2029年第十六届全国运动会主会场,长株潭都市圈的新地标。

平台外生长着几棵高大的构树,枝头挂满果实,我们触手可及。成熟期的红果和初生的青果交相辉映。山顶没有别的游客,只有做足了功课的我们,寥寥几人。

△雨雾下的兴马洲

天空突降中雨。昭山、湘江、我们都迅速融入茫茫雨雾中。横跨兴马洲的沪昆高铁大桥变得模糊不可见。观景平台上并无可避雨处,我们撑伞伫立于雨中静待雨停。好在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雨后迅速有阳光穿过云层照射下来,但兴马洲上空依然是云遮雾障。

我们等候了许久,前方湘江上气候条件并无改变,只能撤离。

一脚踏长沙、湘潭两地的石桥

由笔架峰下来,我们原路返回到昭山古寺,准备沿后山古蹬道下山。后山山道较前山平缓,而行人也明显少了许多。道路两旁种植着许多高大香樟树。阳光透过树隙,掉落在古蹬道上。考虑不着急赶时间,我们一路走得不急不缓。

△黄土潭桥桥身刻字

下到山脚,便是将军渡石碑。1921年8月,彭德怀在此处得到渔夫罗六十老倌相助,乘小渔船渡过湘江,逃过了军阀的追捕。2020年,将军渡上游3公里处的昭华湘江大桥通车,这些古渡口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渡口尚在,却再难寻觅摆渡人。

△将军渡石碑

我们走至湘江渡口边,静静望着眼前的滔滔江水。江水入手清凉。一千多年以前,诗圣杜甫乘一叶扁舟经此而过。暮年的他颠沛流离,人生最后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湘江上漂泊,奔走于岳阳、长沙、湘潭、衡阳之间,心中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绪?古往今来,多少先贤,都付笑谈中。

渡口旁的昭山沿着湘江有一条古栈道。对于古人来说,沿这条道路途经长沙、湘潭两地的人,想必比走古蹬道的人多得多。

△古蹬道石阶

入口处有“蛇虫出没 注意安全”的警示牌。我沿古栈道前行数十米。路面为黄泥路,狭窄,仅能容一人通行。大概是由于走的人已经极少,道路两侧植被极为繁盛。我心生惊惧,害怕潜藏于密林中的危险,于是迅速折返,放弃了由此步行至远帆广场的原定规划。

从渡口回到将军渡石碑,我们选择继续朝景区外向北行。遇一石桥,有“黄土潭桥”、“黄金村清水组承建”、“一九九〇年十一月”字样。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下,桥的长度大约为十米。

△黄土潭桥

湘潭与长沙两地以此桥为界。桥北有很多乡村人家。和乡亲们交谈后,得知这里以前属长沙县暮云镇,2015年划入天心区暮云街道。路边的“长沙市湘江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告知牌明确告诉我们身处长沙地界。向北一步:长沙;向南一步:湘潭,这就是黄土潭桥。

我们前进的步伐止于黄土潭地域。

由于回程放弃了湘江边的古栈道,我们只能沿着古蹬道再次登上昭山古寺。回到远帆广场时,天空又下起了雨。我心想:待会雨停那刻,或许有人将有缘见到三伏天的最美“山市晴岚”。

来源/湖湘地理 撰文/熊远山

相关文章
天津“节水文章”里的“科技范儿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