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夏雨来归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4 08:11:00    

在潮汕,赵曙光饰演的夏雨来一角承载着几代潮人记忆。

赵曙光在电影《夏雨来》拍摄片场。

电影《夏雨来》剧照。

电影《夏雨来》剧组成员。

潮汕老戏骨集结,同台飙戏。

电影版《夏雨来》加入了新生力量。

一把折扇、一身标志性长衫,那个时常带着狡黠笑容的潮汕秀才,轻轻拔一根眉毛便想出一个“鬼点子”。见到这一标志性动作,潮汕人便大呼“夏雨来”!

1995年,潮语电视剧《夏雨来》横空出世。那时人们走在潮汕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电视都放着《夏雨来》的碟片,在粤东掀起一场“全民追夏雨来”的狂潮。

2025年,夏雨来再度回归观众视野,8月16日电影《夏雨来》将在全国上映。影片集结电视剧版原班人马,在潮汕风味诙谐段子的基础上,将爱国情怀与潮汕精神巧妙融合,讲述了一个潮汕“家己人”的故事。

三十年过去,夏雨来早已从那个诙谐古怪的潮汕秀才变成潮汕人心中的“文化图腾”。他的一袭长衫里藏着潮汕人的生存智慧——既有宗祠“家己人”的温情,又有市井敢为天下先的机敏,更有家国同根共荣的胸襟。

文:南方日报记者 陈斐仪 张晓宜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夏雨来是潮汕地区共同记忆

“前门夏雨来,后门方才是我夏秀才。”30年前,赵曙光开始创作《夏雨来》系列潮语电视剧,关于夏雨来的故事,他一写就是10年。“刚开始写剧本时一切都是未知数,不知道观众的接受度如何,更预料不到它出来后很快火遍整个粤东地区。”赵曙光说。

那时候,电视剧《夏雨来》的桥段和大量潮语段子在潮汕坊间广为流传,几乎成为每个潮汕人茶余饭后的趣谈。

坊间对“夏雨来”这一角色的扮演者赵曙光也津津乐道,不仅因为他将角色演绎得深入人心,还因为他是个外地人。

祖籍河北的赵曙光,七岁随着父母来到汕头,后加入汕头话剧团。为了演好话剧、练好潮汕话,他翻遍潮汕字典,逐字纠正读音,反复练习潮汕顺口溜。“这样一直坚持了三四年后,我才讲得一口地道的潮汕话。”

说一口标准潮汕话只是演戏的基础。为了创作家喻户晓的夏雨来,赵曙光走访了潮汕许多乡村。“那时候乡村有‘闲间’,我就去那儿听老人们讲‘古’,拿着录音机一边录制。”在全面了解夏雨来这个明朝潮汕秀才后,赵曙光再对这些故事进行加工,写出一个具有正能量和生活智慧的小人物。

“30年前创作的夏雨来,跟如今电影版的夏雨来角色差别很大。”赵曙光表示,剧版《夏雨来》多是以插科打诨的手法和鸡毛蒜皮的小事来演绎的。“当时创作主要考虑故事的趣味性,更多表现潮汕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故事,在情感交流方面表现较少。”

“总结来说,剧版《夏雨来》讲的是小人物、小事情,电影版则更集中于呈现‘家己人’这一潮汕族群,体现潮汕人对根、对族群的认同和家国情怀。”在赵曙光看来,电影版《夏雨来》上映为30年的夏雨来创作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演绎“家己人”的潮式浪漫

正如赵曙光所说,电影版的夏雨来变了。在电影版《夏雨来》导演杨清希看来,“夏雨来”变得更加有血有肉了。“影版《夏雨来》从长度和故事叙述手法来讲,都需要进行故事线的完善和情感的升华。”

因此,影版《夏雨来》在集结经典电视剧版原班人马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生力量。从编剧到演员,一群从小追着夏雨来的“90后”加入了创作。“4名年轻编剧的加入是电影筹备过程中最大的转折点,初步形成了一个主创团队都非常满意的剧本。”杨清希笑着说,“剧本终于有了些潮汕味。”

杨清希向记者透露,加入年轻人的主线剧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对电影市场受众群体的考量,希望让年轻群体有所共鸣;二是希望借此机会让老戏骨们带新人,让观众看到潮汕艺术界的新面孔。

“赵老师强调这部戏要拍的是‘家己人’的故事。”杨清希说。影片以龙湖镇乡亲之争开篇,加入了对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爱国情的描绘。台词和剧情延续了“咸过海风,涩过油柑”的犀利幽默风格,展现了独属于潮汕人的幽默与浪漫。

如何讲好“家己人”的故事呢?“不能狭隘地以地域去定义‘家己人’。”杨清希说,过去潮汕地区有许多村与村、镇与镇之间械斗的事情发生,将区域不断扩大,“家己人”似乎就越来越多。杨清希对同根共荣的理解,正如那句中国的古话: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这种团结精神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己人”概念的真正内涵。“影片里,金夏两家斗了一辈子,最终也在面临共同外敌时放下芥蒂,共同守护家国。”杨清希表示,夏雨来不只是一个经典角色,更代表了潮汕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

建一座流动潮汕文化博物馆

“北有《戏台》,南有《夏雨来》。”赵曙光对《夏雨来》满怀自豪与期待。在他眼中,这部作品承载着潮汕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着与近日热映的电影《戏台》相媲美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30年来,《夏雨来》扎根于潮汕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以潮汕地区独特的人文风情、民俗习惯为底色,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讲述着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早已是潮汕人心中的《戏台》。

“我对夏雨来这一IP有非常深厚的感情,近几年潮汕文化在全国各地很火热,也让大家对潮汕地区有更多了解。”影版《夏雨来》编剧之一杨哲霖告诉记者,在剧本创作中,他们将许多潮汕非遗与夏雨来这一IP相结合,力图呈现更加原汁原味的潮汕。

其中,英歌舞、赛龙舟、皮影戏等非遗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杨清希指出,“从创作之初,我就强调非遗和民俗等文化的引入,要自然而然融入剧情中,不能刻意为之。”

记者看到,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以英歌舞相呼应。杨清希表示,他从英歌舞前辈处得知清朝练习英歌舞是藏武于民,为必要时可以对抗外敌。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剧本的创作过程中,编剧团队走访了潮汕八镇,收集了2000多条民间谚语。为了一句“目刺毛着知打浮”(眼睫毛要浮着,时刻清醒)的准确翻译,4名潮汕籍编剧争论到凌晨,最后请来80岁的潮语教授定夺。杨清希说:“我们要让每个潮汕人看完都能说——这就是我们厝边头尾(左邻右舍)讲的话!”

拍摄期间,剧组还抢救性记录了即将失传的“阴阳水问案”完整仪式、现存最年长的英歌舞传承人亲授的步法、七种不同地区的潮汕婚嫁俚语……团队的民俗顾问感叹:“这不是在拍电影,是在建一座流动的潮汕文化博物馆。”

■人物对话

《夏雨来》主演赵曙光:

潮汕民间文化

孕育本土喜剧

在潮汕,赵曙光饰演的夏雨来一角承载着几代潮人记忆。而他不仅是扮演者,也是这一角色的创作者。那些流传于潮汕街头巷尾的奇闻轶事,被他收入囊中,成为经典桥段。在影版《夏雨来》即将上映之际,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赵曙光,从影版与剧版差异到角色新诠释,赵曙光都进行了真诚分享,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潮汕民间文化的热爱。

南方日报:许多人说,“赵曙光就是夏雨来”,您认同这句话吗?

赵曙光:不能这样说。作为演员,演什么就得像什么,这是演员的本职。《七十二家房客》中我演“369”,我难道就是“369”了吗?我认为这是演员应该具备的能力:你演什么就得像什么。

我的文化底蕴也是有限的。在剧本创作中,我写到哪里,需要什么内容就查询资料进行补充。我并不认为我是文化人或者明星,我只是一个演员,能演好一个角色被大家认可我非常感激。

南方日报:角色夏雨来的调整,是否代表了您艺术思维的转变?

赵曙光:人在不断学习中思维会逐渐成熟。剧版和电影版的《夏雨来》,在主题、描写对象、事件阐述等方面都发生了转变,夏雨来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

跟夏雨来一样,我也一直在阅读、学习,不断刷新我的认知。我经常看抖音,即使是抖音平台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时尚的内容、流行的语言,甚至一个小小的谐音梗。

我最大的感受是需要不断学习,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像过去剧版《夏雨来》中有很多经典桥段,比如“灯笼吊衰”(潮汕话“吊灯笼倒霉运”的意思)“算命不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上菜市场买菜的时候,发现某个谐音梗特别有趣,或跟人聊天时觉得某句话非常有意思,我都会赶紧记录下来,创作时需要什么内容就能即刻摘出来。用心地观察和积累,慢慢地知识就会丰富起来。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年轻一代潮汕人的方言能力退化现象?

赵曙光: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潮汕方言能力退化跟学校和家庭有很大关系,我的孙女在学校使用普通话上课,我要求她回到家必须讲潮汕话。比如,用潮汕话给我讲课本的故事,讲得不准你要纠正。要在生活场景中去使用潮汕话,这是潮汕人传承潮汕话最基本的方法。

南方日报:在短视频时代,传统的潮语喜剧要如何保持生命力?

赵曙光:我之前计划建立一个平台,汇集潮汕俚语、俗语、歇后语并进行演绎,就是用三到五分钟的喜剧剧情演绎一句歇后语、一句潮汕俗语,充分利用镜头语言和喜剧的手段去解释这些潮汕民间文化结晶。

潮汕有很多故事可以讲,不仅局限于夏雨来,这些都是喜剧创作的好素材。我为什么喜欢潮汕?潮汕的民间文化非常博大精深。生活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美食等都让我对潮汕情有独钟,所以我一直坚持写潮汕的风土人情。

■记者观察

政策“搭台”

产业“唱戏”

《夏雨来》导演杨清希在采访中提到,影片从筹备到上映大致经历了4年时间,主要原因还在于资金,剧本的创作、拍摄、后期制作等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一路上多亏了许多有情怀的朋友的帮助,最主要的是去年入选了广东青年电影人才培养‘繁星计划’,才让电影得以在今年顺利上映。”

杨清希提到的广东青年电影人才培养“繁星计划”,是由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于2024年启动的青年电影人才培育工程,核心内容是以项目扶持为主、团队扶持相结合的方式遴选优秀青年电影人,并纳入广东青年电影人才库进行跟踪培养。该计划今年被纳入《关于推动广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并获得省级财政支持。截至2024年,首届计划已孵化10部作品,《夏雨来》便是其中一部。

近年来,广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推动政策,举办了一系列电影活动,推出了一批优秀电影作品,逐步构建起从创作扶持、科技赋能到跨境协拍的完整生态链。

《夏雨来》的成功上映,是潮汕乃至广东影视产业发展的缩影。潮汕语种电影较小众,资金的投入成本不宜过高,在筹备阶段也许会面临资金不足等问题。随着多样化政策的扶持,潮汕影视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政策的引导吸引了更多有情怀、有才华的青年电影人投身到潮汕题材电影的创作中来,他们深入挖掘潮汕文化的内涵,将潮汕的美食、民俗、非遗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影片中。另一方面,政策的扶持也促进了潮汕影视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从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到宣传发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了潮汕电影的市场竞争力。

相关文章
夏雨来归来
实时讯息 2025-08-14
北京举办暑期国庆惠民观影活动 惠民总额超过1000万元
实时讯息 2025-07-24
“京泰同心·医企共融”:京泰医疗健康专家委员会在京成立
实时讯息 2025-07-17
《以法之名》怎么从“剧王”变成“烂尾注水剧”?导演还甩锅了
实时讯息 2025-07-10
广东出版:英歌舞火爆出圈 融媒书立体呈现“中华战舞”魅力
实时讯息 2025-07-10
深度揭秘!格力空调“风不吹人”健康黑科技,藏着哪些世界级突破
实时讯息 2025-07-09
带着 Labubu 去滑板是什么感觉?
实时讯息 2025-07-09
上海一超市6颗荔枝298元,工作人员:一款有故事的荔枝,限量供应
实时讯息 2025-07-08
江苏一学院院长调整
实时讯息 2025-07-06
《碟中谍》电影主题曲作者因肺炎并发症去世,享年93岁
实时讯息 2025-06-27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被以色列暗杀
实时讯息 2025-06-13
任振鹤在庆阳市调研时强调 坚决守牢底线任务 加快推动老区振兴
实时讯息 2025-06-12
突传消息: 上海“顶流女星"要歇业? 网友吵翻!官方回应:放心!
实时讯息 2025-06-05
就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政策,美国联邦法官发出临时限制令
实时讯息 2025-05-24
12岁中国少女破纪录!世界泳联:轰动性人物
实时讯息 2025-05-22
传微信盗用好友资料评论朋友圈广告,腾讯员工发声回应
实时讯息 2025-05-22
天津“节水文章”里的“科技范儿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