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涵 陈思成 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进入4月,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德州街道角半村的樱桃红了,4月中旬正值樱桃成熟季,到角半村摘樱桃,成为了不少到德昌“周末游”游客的首选。
近年来,角半村依托自然禀赋,通过“电商+文旅”双轨并行,将传统樱桃产业升级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书写了乡村振兴的鲜活范本。

角半村樱桃
自然禀赋与产业基础 “樱桃+”产业的自信之源
德昌县地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均日照时数2245.3小时,全年无霜期超过300天,为特色林果种植创造了优良的气候条件。位于县城德州街道西北的角半村,坐拥黑龙海子省级森林公园生态屏障,配合海拔梯度与昼夜温差形成的独特小气候,共同构筑了樱桃种植的天然优势。
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孕育出角半村樱桃三大核心特质:果肉肥厚、果皮纤薄的独特质地,甘甜沁脾、汁水丰盈的味觉体验,以及晶莹如玛瑙的艳丽色泽。自引种培育以来,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角半村现已成为德昌县樱桃种植的核心产区,种植规模突破8000亩,形成“户户有樱林、季季飘果香”的产业格局。
“今年樱桃长势特别好,结得多、个头大,去年的樱桃卖了六万元左右,今年这个品相更好,应该能卖八万左右。”农户王呷呷说。

角半村樱桃
电商转型突破销售瓶颈 从“困在城里”到全国爆单
过去,因樱桃保鲜期短的问题,樱桃只局限于在县内或者县城周边县市售卖,长期面临“樱桃丰产但村民不增收”的窘境,售卖价一度低至每斤5至10元。
近年来,角半村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新模式,依托社交媒体平台创新开展樱桃网络营销,通过与专业物流企业建立冷链运输合作机制,有效破解了樱桃鲜果“出村进城”的运输难题,成功将销售半径从德昌县周边县城拓展至全国,实现“云端”接单48小时内直达消费者。
樱桃收购设有严苛的准入标准,首要条件是具备优质土壤环境,其次农户需实施精细化田间管理,定期修剪枝杈、清除杂草、科学追肥,全程保障果实发育处于最佳状态。
“每逢采收季,果农们凌晨四五点便踏着露水开始采摘,清晨八点准时装箱发车,搭乘首班顺丰冷链运输的飞机。头茬鲜果通过航空特快专线直抵京沪广深及新疆等地,后续采收的果实则通过陆运专车,持续满足成都主城区、边城区,及临时加急订单的供应需求。上市初期日均收购量约数百斤,进入采摘高峰期后日收购量可达数千斤。”樱桃收购商黄缨介绍说。

游客在采摘樱桃
樱桃带火周末游 周末日均接待游客超5000人
四月,正值樱桃季,来角半村摘樱桃也成为了不少来到德昌周末游游客的不二选择。小小樱桃,也为当地农户带来了新的收入。
家住角半村6组的陈尔翠,于2020年投资建设了一座融合康养度假与乡村旅游的精品民宿。据她介绍,在节假日及樱桃采摘旺季,房间每天的入住率达到100%,平时每天入住率达到50%以上。“很多客人都是去年来过的‘回头客’,不少游客连续两年携亲友前来体验‘全季旅游’模式——春踏樱雪、夏采鲜果、秋览层林、冬品刨汤。”这种四季皆宜的旅游体验带动了客流量,目前年营业收入已突破百万元。
“角半村20余个大小农家乐能容纳五六百桌的客人,在周末这两天基本上都是满座,周末日均接待游客能达到五六千人。”角半村副主任黄波介绍说。
德昌县角半村的樱桃采摘期将一直持续到五一假期。游客在角半村既能体验樱桃采摘的乐趣,还能邂逅灶台炊烟里升腾的山野风味,完成“从田间到舌尖”的特色餐饮体验。这里已形成“春摘樱桃夏避暑,秋赏红叶冬沐阳”的农旅融合新范式,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生动演绎着生态资源与经济效益的双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