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包头,黄河冰凌消融,文旅热潮涌动。2025年第一季度,包头市以文体旅深度融合为突破口,通过文化铸魂、体育赋能、旅游塑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消费成绩单: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7.9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创近13个月新高。
文旅融合:老场景焕新
文化IP点燃消费热情
“这里既有老厂房的厚重感,又有现代音乐会的活力,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来自山西的游客张女士感慨道。这座由旧厂房改造的文旅新地标,自1月27日开园以来,便成为包头工业旅游的“流量担当”。当深沉厚重的工业遗存邂逅新锐潮流文化,包棉1958文旅项目正通过持续升级焕发生机,为包头文旅产业注入创新活力。
推开包棉1958的玻璃门,一座复刻原包头棉纺织厂的4米高工业风门楼赫然矗立眼前。匾额上,“包头棉纺织厂”六个朱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陕西袁家村文旅集团设计总监苟瑜介绍,包棉1958升级项目深度融合老包头特色茶饮与地方小吃,既为老包头人搭建青春记忆的情感共鸣场,也为年轻群体提供触摸城市发展脉络的沉浸式体验平台。
包头的文旅融合不仅停留在场景改造,更注重文化内核的挖掘。春节期间,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沉浸式演出《西口情缘》,再现了晋商文化与草原文明交融的历史画卷。非遗糖画、老包头茶汤……春节期间每日5万~6万的客流量,用餐要提前几天预订,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一开园就呈现出一派火热繁荣的景象。据统计,2025年春节假期,包头接待游客超过310万人次,其中区外游客占43%,累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近22亿元。
黄河元素的创新开发同样引人注目。3月启动的“黄河‘凌’蛇献瑞”春季旅游季,结合观凌周活动推出非遗展演、摄影大赛等,吸引北京、山西、河北等地的游客专程前来。“过去只知黄河壮美,没想到冰凌奇观还能与民俗文化结合得这么巧妙。”摄影爱好者王相军感叹道。数据显示,观凌周两天就已接待游客8万人,带动销售额240万元。
体育破圈:赛事引流
激活城市“运动基因”
3月的包头还未完全迎来春日的温暖,但全民健身的热潮已席卷全城。
在刚结束的黄河流域九省区匹克球包头邀请赛上,500余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比赛场地离赛汗塔拉城中草原特别近,既能竞技又能赏景,这种体验独一无二。”参赛选手刘强表示。包头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罗晓宇介绍,市体育局紧紧围绕打造“运动之城、健康之城、活力之城”的目标,一季度共举办匹克球邀请赛、群众速度滑冰赛等11项赛事。通过赛事引流、文化增值、服务提质,包头正在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生态。
体育与文旅的联动效应在社区层面更加凸显。昆都仑河畔的健身步道上,市民王先生正带着孩子骑行:“以前周末只能逛商场,现在全家参与马拉松欢乐跑、全民健身‘周六一起走’,消费从‘购物’转向了‘体验’,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向日常化渗透。”
2025年开局的亮眼成绩单证明,当文化血脉、体育精神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一座城市便能迸发超越地理界线的持久魅力。
此刻的包头,正以黄河破冰之势,书写着新时代的“诗与远方”。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楷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