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黄森林、向美晴)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在巴东县清太坪镇的广袤田野上,处处奏响春耕“奋进曲”,村民们正在抓紧栽种魔芋。今年,当地更是引入无人机运送肥料,为传统农耕注入科技动力。

3月25日,在清太坪镇核桃坪村魔芋繁殖基地,村民们分工明确,有的翻土整地,有的搬运魔芋种,有的挥锄播种,干劲十足。不远处,一架无人机在空中灵活穿梭,精准地将肥料运送到指定区域。
“以前施肥全靠人工,现在有了无人机帮忙,省时省力,效率提高了好几倍。”村民向宏梅高兴地说。
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清太坪镇政府创新推行“借种还种”模式。政府无偿为农户提供魔芋种子,待魔芋收获后,农户只需按照一定比例归还种子,剩余的产出都归农户所有。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农户前期资金投入的难题,让更多人能够轻松参与到魔芋种植中来。
“除了免费种子,还派专家指导种植技术,让我们种魔芋的信心更足了。”村民们纷纷笑着说。
清太坪镇种植魔芋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小有名气。到2007年,全镇魔芋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亩,深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有10多家,生产的魔芋精粉远销韩国、日本等地,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然而,由于传统魔芋品种抗病性差,软腐病等病害频发,从2010年开始,魔芋产业逐渐萎缩。

为了重振魔芋产业,清太坪镇党委政府积极寻求技术突破。2021年,他们与恩施州农科院合作,引进了抗病性强、增产明显的新品魔芋——远杂6号、8号、9号,并建立了新品魔芋繁殖基地。同时,政府还安排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253万元,用于提供种芋和肥料,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此外,清太坪镇还与湖北省农科院、恩施州农科院开展深度合作,成立了博士工作站,邀请专家团队为魔芋种植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从土壤改良、播种育苗到病虫害防治,专家们都会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答疑解惑,确保魔芋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科学规范。
截至目前,清太坪镇已建成2100亩的种芋扩繁基地,2000平方米的玻璃材料温控大棚,搭建钢架大棚500多个,硬化产业道路3000米。全镇商品魔芋产量达千吨以上,产值超500万元;培育新种产量超1000吨,可满足万亩魔芋种植需求。
今年,全镇计划扩繁1万亩魔芋,预计带动3000户农户参与种植。通过“借种还种”模式和科技助力,让农户增收致富,进一步推动魔芋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清太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强化科技赋能,联合科研单位打造魔芋高效种植基地,力争将魔芋种植面积恢复到2万亩,助推魔芋产业成为清太坪镇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让小小魔芋真正成为百姓的‘致富密码’。”
眼下,清太坪镇的春耕魔芋种植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在政府的支持和农户的努力下,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