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物守护“她”力量:为壁画插上一双翅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8 17:55:00    

新华社太原3月8日电(记者张哲)“我得抓紧时间准备,不然一会儿学生们来了都没有原材料。”一大早,山西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陈展部主任范爱珠就忙碌起来。

她在火炉上熬着一大锅糯米汤,向记者介绍道:“现在学生的壁画临摹学习一般都在泥坯上进行,用糯米熬出的汤汁做黏合剂来和泥更健康环保,黏性和稳定性也会更强一些。”

范爱珠正在临摹壁画。新华社记者 张哲 摄

位于山西省芮城县的永乐宫,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内的元代壁画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壁画临摹作为推进文物活化利用的一种方式,在记录历史信息、传承艺术风格、提供修复依据以及促进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范爱珠从事永乐宫壁画临摹工作已有20年,如今还承担起壁画临摹的教学工作,将一些基本的泥坯制作方法、临摹绘画技巧教给前来研学的团队。

“我每天早上七点来临摹室,搭上锅煮着糯米汤后就立马拿起笔,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了!”范爱珠说,自工作以来,她已完成壁画临摹作品1000余幅。

“其实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只要是我认准的事情我就会坚持。有一次我去法国巴黎参加《永乐宫壁画艺术特展》,需要画好一幅《朝元图》二分之一比例的复制品。那段时间我天天画到晚上12点,画到胳膊都抬不起来,眼睛也做了手术,后来严重到我的爱人和女儿都不让我再画。”范爱珠笑着说。

“我很喜欢在临摹室工作,因为这是我父亲一手创办的,也维系着我们两代人的感情。”范爱珠哽咽着说。

1979年,永乐宫正式对外开放。为妥善保护壁画,范爱珠的父亲,时任永乐宫文物保管所副所长范金鳌,一直希望建造一个能够复刻大殿壁画的临摹室。工作期间,范金鳌先生致力于永乐宫各种尺幅壁画的临摹,很多白描作品出版成书后成为美术学子研读的教材。2007年,范金鳌先生因病与世长辞。

“其实原来我特别不理解我爸,50岁了,每次都要上四米多高的架子上临摹壁画,把腿摔坏了还要画,他总说自己的时间不够用。”范爱珠指向壁画说,“我爸把一辈子的时间都用来研究壁画临摹,最后得了病临上救护车还嘱咐一定要把壁画保护好。”

“随着我自己对壁画临摹的了解越来越深,我也理解了我爸,我很想告诉他,我虽然画得还不是很好,但我会把他心心念念的壁画临摹工作传承下去。”范爱珠说。

范爱珠正在教学生如何制作地仗。新华社记者 张哲 摄

阳光透过门纱缓缓照进了临摹室,范爱珠带着一批来自运城学院的学生制作起泥坯,一笔一墨地勾描,一遍一遍地分染、上色。课堂上,范爱珠完成了父亲朴素的心愿。

(来源:新华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天津“节水文章”里的“科技范儿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