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路修得可真不赖!”“再大的雨也不怕积水,高书记办了件大好事!”“现在走这条路心里踏实,去市里的时间都缩短了!”近日,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镇好田嘎查村民们热议不断。原来,县道421关店至好田农村公路那150米长、8.5米宽的过水路面,终于告别“烂泥塘”“滑冰场”的历史,平坦宽阔的新路成为村民出行的平安路。

高原与村民一起查看新修的过水路面和排水沟
曾经,这段被山洪冲得坑洼不平的过水路面是村民的“心头患”。夏日汛期时,它是暗藏危机的险滩;寒冬腊月里,它是令人胆寒的“滑梯”。村民们每次路过,都得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今,旧貌换新颜,这条路不仅缩短了村庄与外界的距离,更点燃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而这一改变,绕不开村民口中亲切称呼的“高书记”——80后驻村第一书记高原。

高原入户了解村民情况
为了修复这条泥泞路,高原化身“协调员”,多方奔走争取到170万元资金。随后,他又变身“监工队长”,和驻村队员扎根现场2个月,亲眼见证坑洼变坦途。站在崭新的路面上,高原目光坚定:“路通了,心也暖了。我们会继续收集村民的使用反馈,定期开展路况巡查和养护工作,确保这条路一直通畅、安全。”
这只是高原驻村答卷上的精彩一笔。自2023年11月被兴安盟审计局派驻好田嘎查,他便开启“沉浸式”驻村模式。田间地头,他与村民唠家常、问需求;贫困户家中,他的身影频繁出现。为精准解决民生难题,他建立村民需求台账,分类施策,用真诚解开了村民的“心结”。

高原与村“两委”根据村民需求台账探讨解决方法
在高原看来,农业机械化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他积极沟通协调,为嘎查争取200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024年,7台大型农机具“落户”好田嘎查。农忙时节,机械化作业让村民告别繁重劳作,跨区作业更让村集体收入“水涨船高”。

高原与村民讨论庄稼生长情况
夜幕降临,163盏太阳能路灯如繁星点亮村道,这是高原协调50万元资金送给村民的“光明礼”。曾经“摸黑出行”的日子一去不返,饭后散步的村民、嬉笑玩耍的孩童、夜间运输的车辆,构成一幅温馨的乡村画卷。“以前晚上出门得打手电,现在装上了路灯,大家伙心里踏实多了,多亏了高书记!”村民于玉桩说。
推行“党员积分制”,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推动村委会改造升级为“党群服务综合体”;争取60万元资金建设泄洪区,筑牢安全防线……高原正用一桩桩实事,勾勒出好田嘎查的振兴图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老百姓办实事,是我的初心,更是使命。”朴实的话语,饱含着赤诚的初心和坚定的信仰,也诉说着驻村书记与乡村共同成长的动人故事。

记者:王越 张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