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王凡
春季,川西高原寒意渐消,石渠县广袤的草原上涌动着乡村振兴的热潮。作为对口帮扶单位,成都市金牛区紧扣中央和四川省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要求,锚定《金牛区对口帮扶甘孜州石渠县规划(2021—2025 年)》目标,出台2025年度专项实施方案,以“五大工程”为抓手,统筹4000余万元财政帮扶资金与社会资源,全面开启2025年帮扶新征程,助力石渠县在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基层治理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党建引领强基固本,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金牛区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核心,聚焦“组织共建、治理共促”,将实施两大基层治理项目:投资500万元推进洛须镇龙溪卡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通过完善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5000平米文化广场等举措,打造“党建+文旅融合”的幸福美丽新村样板;投入140万元建设县域党建引领基层发展治理中心,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工作格局,为石渠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动能”。两地组织部门协同联动,将同步推进基层干部提升工程,计划开展2期专题培训,着力培育一支“带不走”的基层工作队伍,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民生为本增进福祉,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金牛区始终将民生服务放在首位,将投资900万元建设石渠县第二中学教工宿舍项目,新建6603.12平方米宿舍,切实改善师生住宿条件;将实施“品学兼优学生就读及远程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全年预计接收25名石渠籍家庭困难优秀学生到金牛区优质学校就读,同时深化“1+1”“1+N”远程教育帮扶模式,推动6个教育集团与石渠县21所中小学、幼儿园结对,让高原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此外,就业培训项目同步发力,通过送岗位、送政策下乡和技能培训,帮助待业青年与农牧民提升就业能力,激活内生发展动力。
产业赋能激活引擎,打造特色发展“新引擎”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乡村强。金牛区立足石渠县生态资源与特色产业优势,将以2457万元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六大产业项目:在生态保护领域,实施宜牛乡本日村生态修复治理,通过覆土植被、生态护坡等工程改善草原生态;在现代农牧业领域,建设长沙干玛智慧牧场服务平台,推动传统畜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文旅融合领域,升级巴格嘛呢石刻艺术文化产业体验中心,保护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开发文旅体验项目;在特色农业领域,推进2000亩芫根种植加工基地与“数字助农”电商中心建设,依托“832平台”“石惠金选” 等渠道拓宽农产品销售路径。此外,联合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开展高原特色农业科研,聚焦贝母仿野生栽培、石渠白菌驯化等技术攻关,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科技支撑。
多元协同凝聚合力,构建全域帮扶 “共同体”
众人拾柴火焰高,乡村振兴离不开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金牛区创新“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帮扶模式,在全域结对工作中建立社会组织、政协委员、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结对共建机制,计划全年募集社会帮扶资源价值50万元以上,开展捐资助学、支医支教等公益活动。同时,严格落实 “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两地党政“一把手”定期互访,建立项目推进工作组,明确14个重点项目的责任单位、进度安排与完成时限,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项目落地见效。
从扎溪卡草原到成都平原,跨越千里的结对帮扶,既是责任使命,更是初心践行。2025年,金牛区与石渠县将以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在基层治理中夯实根基,在民生改善中传递温情,在产业升级中激发活力,书写新时代对口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这片古老的高原大地正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各族群众携手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