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误食死亡率高达75%!别吃!别吃!别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5 16:28:00    

近期,野生蘑菇进入疯长期

但这也是

误食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期!

深圳市疾控中心表示

近期深圳已出现

市民采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

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毒蘑菇种类达40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对人有致死危险的蘑菇有40多种。这些“自然杀手”的伪装术堪称完美,一不小心就会中招!

其中最为知名的

莫过于“全村吃饭菇”

——白毒伞

宝安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已持续多年对宝安区毒蘑菇生长区域进行监测,其中凤凰山为白毒伞(致命鹅膏)主要分布区。

中心组织专业调查队深入该山区,实地勘查白毒伞生长环境,重点记录其分布范围、生长密度及周边生态环境特征。

除凤凰山以外,今年3月,龙岗区疾控中心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在龙岗区银湖山也发现了白毒伞。根据往年调查结果,在梧桐山、碧岭、宝龙等地方也都出现过它的身影。

致命鹅膏,俗称白毒伞

集中出现在2-5月份

常生长于阔叶林地上

一个中等大小的白毒伞

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

误食死亡率可达75%!

到目前为止

白毒伞在深圳

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毒蘑菇

误食野生毒蘑菇

后果很严重!

市民自行采食野生毒蘑菇

尤其是外表“纯良”的白毒伞

发生的中毒事件

屡见不鲜

  • 2020年3月,深圳盐田区的一家5口在爬梧桐山时,采摘了一堆路边的白色蘑菇(白毒伞)回家煮汤。10小时后,两位老人和女儿都开始恶心、上吐下泻,紧急送到医院就诊后发现,已经造成严重的肝肾损害,全部进了ICU。

  • 无独有偶,2024年3月,惠州三位市民在公园游玩时发现一种白色野生蘑菇,将其采回食用,其中2人食用10小时后出现中毒症状,送入ICU治疗,样品鉴定为致命鹅膏(白毒伞)。

揭开毒蘑菇的“致命伪装术”

1.“清纯”的外表

剧毒的致命鹅膏通体雪白,看似人畜无害,却是广东蘑菇中毒事件的“头号杀手”。

致命鹅膏白毒伞

2.“模仿”的能力

拟卵盖鹅膏能模仿当地常见食用菌的形态,堪称蘑菇界的“影帝”。

拟卵盖鹅膏菌

3.“沉默”的反应

毒蘑菇与银器、葱蒜一起煮不会变色!银针验毒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民间“银针试毒”法完全无效。

4.“迷惑”的痕迹

松乳菇、红汁乳菇等食用菌撕断后会分泌蓝绿色液体,看似“可疑”却无毒;而一些毒蘑菇的分泌物反而清亮透明,毫无破绽。

5.“气味”的迷局

毒蘑菇可能散发清香,而可食用蘑菇也可能有刺鼻气味——靠闻气味辨毒?不靠谱!

6.“干净”的生长地

剧毒的白毒伞、大青褶伞常生长在干净的林中地上,用“安全环境”掩盖致命危险。

大青褶伞

这些网传的毒蘑菇鉴别手段

你可别轻信

↓↓↓

保命要义很简单

不采!不买!不吃!

周知!

来源丨健康福田、第一现场

相关文章
天津“节水文章”里的“科技范儿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