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介绍山东加快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情况。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孙来斌介绍,到2027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将实现重大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左右。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35个、居全国首位
202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使命。省委、省政府围绕先行区建设,谋划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取得显著成效。
比如,产业升级态势强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35个、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5万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5万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达到6个。
降碳减污成效明显。累计审核碳排放减量替代项目70余个,减少碳排放500余万吨;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79.1%,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能源结构加快调整。在建在运核电装机突破1420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达到542.4万千瓦、居全国第三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15亿千瓦、占比达到48.3%,历史性超过煤电。
市场活力高效迸发。全领域推进“无证明之省”建设,开展电子证照应用9.8亿余次,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民营资本首次进入核电等领域。
谋划提出100项引领性、支撑性重大事项
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意见》,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月14日印发实施。
我省着眼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全局,锚定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加快全面绿色转型两大主攻方向,聚焦国家所需、山东所能,围绕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三大总体定位,靶向攻坚、勇蹚新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同时,紧密衔接国发18号文件、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等,充分对接吸收“十五五”规划等成果,对当前到“十五五”时期全省加快先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战略任务、突破路径进行统筹谋划、系统布局。深入分析各领域特色优势和短板弱项,谋划提出100项引领性、支撑性重大事项,其中重大政策49项、重大试点示范20项、重大工程31项,为先行区建设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提供坚实支撑。
到202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左右
发布会上,孙来斌介绍了我省加快先行区建设的下一步计划和思路。
到2027年,先行区建设将实现重大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左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6亿千瓦左右,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上示范先行,形成一批首创性、开拓性改革经验。
到2030年,新质生产力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取得决定性成效。
这些目标的制定,既考虑了工作实际,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又对标更高要求,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坚定扛牢了“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我省将聚焦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培育三个关键,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事项。例如,建设空天动力、水动力平台、深地探测等大科学装置;每年实施100项以上重大科技创新项目、50项以上重大产业攻关项目;打造世界级高端石化、先进钢铁、高端铝业基地;构建全省算力资源“一张图”等。
全面绿色转型方面,从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三个方面,进行深化部署。例如,大力发展核能、风能、光能等零碳能源,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有序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核动未来、氢进万家等科技示范工程;实施泰山、沂蒙山、黄河三角洲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
持续优化“两圈联动、三核引领、陆海统筹、全面发力”区域发展格局
关于发展定位,孙来斌介绍,一是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在拓展区域协调发展上,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与沿黄省份战略协同,持续优化“两圈联动、三核引领、陆海统筹、全面发力”区域发展格局。在海洋强省上,着力打造世界领先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布局20个左右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去年,首批认定的6个集聚区,涉海规上企业总产值突破了800亿元。在乡村全面振兴上,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健全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体系等。
二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方面,完善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协同发展的交通体系,织密海运外贸航线和国际航空货运网络,壮大至中亚、欧洲等跨境海铁联运,发展中韩陆海联运。融入开放大局方面,实施境外市场开拓行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化对日韩、东盟、中亚、非洲等地方经贸合作。制度建设方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化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等。
三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主动服务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健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方面,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和地方立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健全企业诉求接诉即办、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等机制,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和基层行政执法等。
此外,围绕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提升安全发展水平等方面作出安排。(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范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