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到今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进行部署,林下经济成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切入点。
当前,蓬溪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逻辑,以国家储备林项目为载体,创新“县属国有企业+专业农业公司+村集体”模式,首次规模化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让“沉睡林地”变成百姓致富的“绿色银行”。

村民正在林中采摘食用菌。
4月8日清晨,来到蓬溪县赤城镇福光村国储林项目林下经济(食用菌)基地,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一簇簇羊肚菌、赤松茸破土而出,三三两两的工人穿梭林间采摘、装运……春日的阳光在这个天然大氧吧洒下金色的光辉,于林地间形成斑驳的光影。
“在纯天然的林地中,菌子在最接近野生的环境下生长,口感更佳。”蓬溪博瑞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佘兵说,在林下食用菌种植过程中,基地采取“不砍树、不移树、依托树”的模式种植食用菌。树林的遮蔽利于食用菌生长,腐烂后的菌棒又可以给树木施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收双赢。
据悉,该林下食用菌基地自2024年12月开始种植,目前有赤松茸、羊肚菌、平菇、灵芝和长裙竹荪五个品种,共130余亩,预计年总产量7万斤、产值100万元。截至目前,各类食用菌产量4000余斤,以销售鲜货为主。
首次尝到林下经济带来的效益,让佘兵对下一步工作充满信心。“我们将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深挖林业资源潜力,扩大种植规模;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佘兵说。
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让原本静谧的森林热闹起来,整个种植、管护和采收过程都需要劳动力,种植基地一年可为当地村民提供60余个就业岗位,帮助当地老百姓增加收入。
“林里种菌子这个活路好做,我年龄大了不能出门打工,一天还能有100元的收入,很高兴。”福光村村民吕华琼告诉记者,她今年58岁,自从发展林下食用菌以来,她月均增收2500元。“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学到了各种食用菌的种植技术。”说完,吕华琼又背着背篓乐呵呵地投入到热火朝天的采摘中。
林下生金,“绿富”双赢。
蓬溪县国家储备林项目于2021年11月正式启动,2022年4月获省林草局批复。该项目总投资13.23亿元,总规模10.65万亩,涉及全县20个乡镇(含普安街道)共270个村。
根据安排,蓬溪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分为营造林及林业产业、基础建设两个阶段实施,2022—2028年为建设期,2028—2042年为营运期。到2028年,该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将完成集约人工林栽培0.75万亩、现有林改培3.35万亩、森林抚育6.55万亩、发展林下经济0.6万亩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生产便道、晒坝、堆料场、生态停车场、防火瞭望塔、管理用房及苗木运输转运场等)。
从储备林到“致富林”,从单一营林到林下经济,蓬溪县以食用菌打开丘陵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想象空间。从生产车间到回归自然,当菌香飘出林海,遂宁“实业兴市”的故事,在蓬溪绿水青山间有了更生动的表达。
(全媒体记者 杨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