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诗墨纸鸢逐春日——文物里的清明踏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3:1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天津4月4日电 题:诗墨纸鸢逐春日——文物里的清明踏歌

中新网记者 王惠琳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春草初生、春风习习,记者走进天津博物馆,探寻“文物里的清明”。

库房深处,一方仅有手掌大小的砚台上,春风拂动柳枝、牧童骑着“老黄牛”露出稚气的笑容,一幅怡然自得的春日农耕图浑然天成,其中更饱含杜牧《清明》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境。“清明最初是指导农事的节气,清代牧童骑牛砚体现清明时节适宜春耕春种,牧童、黄牛形象正是春耕的特点。”天津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部主任李君说。

图为清代牧童骑牛砚。记者王惠琳 摄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传统民俗节日,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祭祖扫墓是清明节最主要的习俗,但随着历史发展,踏青、荡秋千、放风筝、射柳、拔河等多种活动逐渐被推广。

清代牧童骑牛砚旁,一幅清光绪版杨柳青年画三裁成活《放风筝》正铺展开春日长卷:画中八人手执风筝、神态各异,孩童拽着风筝奔跑、妇人低头准备放飞。这件晚清时期的艺术品反映出清明节一项重要习俗活动——放风筝。

图为清光绪版杨柳青年画三裁成活《放风筝》。记者王惠琳 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纸鸢即风筝,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早期用于军事活动。因风和日丽的清明时节,非常适合放风筝,便被流传至今。“古人认为清明放风筝可祛除晦气,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带走晦气。”李君介绍。

几步之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风筝魏的“喜相逢”双蝶风筝色彩鲜明,栩栩如生。天津被誉为“风筝之乡”,风筝魏风筝是天津地方工艺美术品的三绝之一,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和民间艺术特色。李君手指轻触,“这个风筝由九块拼接而成,最大特点是中间部分隆起,非常具有立体感,能进行拆卸。‘风筝魏’直到现在依然深受人们喜爱。”

图为“喜相逢”双蝶风筝。记者王惠琳 摄

清明时节,天津五大道街头的海棠花开满枝头,海内外游客争相邂逅浪漫的春游,东疆湾沙滩上空迎来“风筝秀”,千年文化在四月延续。“清明节习俗虽然在不断演变,但放风筝、蹴鞠、插柳、簪柳等都是中国人感知春天的方式,更是古人和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李君说。(完)

相关文章
全国铁路今天预计发送旅客2110万人次
实时讯息 2025-05-05
大市场 大活力丨坐着列车看山河 “一线多游” 让银发旅客出行更惬意
实时讯息 2025-05-03
果然视频 | 种草济南,记者带你打卡五一假期超嗨旅游路线
实时讯息 2025-05-01
“冠军”优必选:商业化向前与盈利滞后
实时讯息 2025-04-29
开赛!数百只风筝空中“斗舞”
实时讯息 2025-04-28
一线观察 | 佛山首座万象汇开业后迎首个周末,“人从众”!
实时讯息 2025-04-27
瑞幸被曝“杀熟”!客服回应!
实时讯息 2025-04-27
户外品牌“伯希和”走红,被指其名称系纪念劫走敦煌文物者,客服回应:跟法国人没有任何关系,会反馈至相关部门
实时讯息 2025-04-26
33岁男子留下思念亡妻绝笔信后离世!原计划今年结婚,岳母发声:眼泪已经流干了…
实时讯息 2025-04-26
济南老城精心装饰美颜,备战五一旅游黄金周
实时讯息 2025-04-24
济南一男子胳膊被卡输送机内,消防员紧急救援
实时讯息 2025-04-24
注意 | 天津14家医药机构解除医保!
实时讯息 2025-04-23
环两江·见未来 | 视频:以先行区为“试验田” 拓展佛山经济发展纵深!
实时讯息 2025-04-23
校服市场化改革,记者带你看高明校服生产企业→
实时讯息 2025-04-22
昂首走向下一个春天——写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10周年之际
实时讯息 2025-04-21
田间地头的他们|农民老杨为什么坚守?
实时讯息 2025-04-21
天津“节水文章”里的“科技范儿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