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文明长河中重绘中国科技的精神图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1 05:09:00    

作者:鲁博林(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

在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中,“李约瑟问题”一直是座绕不过去的“大山”。无论是正面解答还是反向解构,当代科技史著者在展开其历史叙事时,几乎都需要阐明其观念与“李约瑟问题”的关系。可以说,孙小淳的《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一书,是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回应中最具建设性与时代特色的著作之一。

该书以“打通史前与历史时期”“打破欧洲中心论”“超越李约瑟问题”三重视野展开论述,由此展现的不仅是视野宏阔的科技历史图景,更是一次酣畅淋漓的方法论思辨。作者在导言中暗示,传统“辉格式”科技史以现代标准拣选古代知识,裁剪出一个个孤零零的“科学事实”,却将多样文明演化简化为单一的进步论链条。在这种视角下,中国古代科技一度被打上了浓重的附庸痕迹,恢宏的浑天仪被视作托勒密模型的东方变体,精妙如《九章算术》也仅是对欧氏几何的趋近模仿。

但果真如此吗?作者对旧有的论调进行了条分缕析的驳斥。以魏晋数学家刘徽为例,他的《九章算术注》虽未构建希腊式公理体系,却通过“析理以辞,解体用图”的独特路径,开创了形数结合的逻辑证明传统。而从《墨经》到元代赵友钦的小孔成像实验,虽未论及光的波动或微粒本质,却通过系统性变量控制验证了光路规律。进一步,作者还借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之问,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研究拓展到史前时代,从而展开了一幅高度丰富且独具一格的文明画卷。在这幅画卷中,中华文明之河浩浩汤汤,亘古流淌,而科技是其中经久不衰的巨浪,它自洽、融贯而无须诉诸他者以自证——也就是说,其价值不在于适配西方范式,而是揭示着认知自然的多种可能。

如此一来,我们方能跳出李约瑟“滴定思维”,将科技史从“文明优劣论”的泥淖中解放出来。

关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论辩实为该书精华所在。针对20世纪初任鸿隽、冯友兰等所言“中国无自然科学”之论断,作者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反驳:首先,“科学精神”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求真精神,也不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自然兴趣;其次,“科学思维”又确有本土性与特异性,《周髀算经》的数值模型与古希腊的几何模型形式各异,但都不失为精妙的数学表达,古代的“候气实验”,与近代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古代的科学技术生态具有整体性,不能用现代的“手术刀”将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强行分割,许多曾被划入技术物的古代遗存,从水运仪象台这样的大型天文仪器到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背后都展现出悠久而坚固的科学认知。

在作者的层累式论证与引导之中,读者逐步摆脱“李约瑟问题”暗藏的视角与两难困境,展开以中国文明为本位的自我体认。漫长的中华文明演进史,早已向所有人展示了一条充满生机的科技发展洪流:汉代的天官体系、唐代算学教育、明清中西会通等都绝不是仅属于过去的古物,而是持续活跃在当下的文明基因。正如吴文俊从《九章算术》中发掘出几何定理的机械化证明,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的启发获得了青蒿素的提取灵感,中国传统科技思想始终流淌在现代科技的新生机体血脉之中。而“古今连续体”的认知,也反过来打开了回顾古代科技史的崭新视角:与其追问“古代有无科学”或“为何未产生近代科学”,不如思考“传统如何参与现代科技的建构”——而这一问题的本质,也可归结为不断演进的现代科技如何解释与重构自身的来龙去脉。

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科技的历史叙事和未来发展紧密纠缠在一起,历史的源流奠定了未来的根基,未来的创造也将不断重塑历史的图景。科技史之异于一般史的特征由此彰显,即其绝不止步于古物整理,而始终需要接入现代科技的洪流之中,不断自我更新,不断“重塑肉身”。在该书最终章“中国科学的未来”中,作者反复强调了“传统与现代”的连接,这绝非牵强比附,而是基于深刻的方法论自觉——当复杂科学挑战牛顿范式,量子纠缠冲击因果律之时,传统哲学的整体观正为生物学提供方法论启示。而当历史回顾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伪问题层出不穷之际,日渐腾飞的科技实力也反过来壮大我们重写科技史的胆魄与底气。

由是观之,中国科技的未来大有可为,中国科技的历史同样大有可为。

在该书导言中,作者自谦这是一本“普及读本”,而非科学技术通史或分科史。事实上,该书的出版,凝结了近年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反映出学界进路的标志性转向:中国科技史已从“文明自证”迈向“范式塑造”的新阶段。更进一步的历史研究也不断揭示,中华科技与文明从未封闭或断绝,而始终在积淀中不断重构,在对话中自我更新。循着此书的启示,未来的中国科技史叙事,更须砥砺自强,融科技为一体,通今古于一系,一面将考工之模范、梦溪之求索、汉唐之浑天气象、宋明之即物穷理转化为可通约的学术语言,一面更积极地以古老智慧介入对现代问题的破局与阐释。从“李约瑟问题”的被动回应者,转变为未来范式的主动塑造者,中国科技的历史与未来同样责无旁贷。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01日 1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A股2024年度现金分红规模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实时讯息 2025-05-03
日民用飞机侵闯我钓鱼岛领空 中国海警:必要管控 警告驱离
实时讯息 2025-05-03
试穿老警服、触摸老物件,玉溪绿汁派出所变身 “时光打卡点”
实时讯息 2025-05-03
中国国家版本馆文创设计大赛启动
实时讯息 2025-05-02
中国作为主宾国亮相古巴国际旅游博览会
实时讯息 2025-05-02
为世运会预热 “五一”体舞大赛成都开赛
实时讯息 2025-05-01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并不落后于美国”,黄仁勋最新发声!
实时讯息 2025-05-01
奋斗华章丨钢板上做“针线活”——记全国劳动模范、中车长客高级技师何岩
实时讯息 2025-05-01
观学院直播厅| 青年谈(上):这届特朗普政府,凑齐了五颜六色的“愚蠢”
实时讯息 2025-05-01
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五一”长假回归
实时讯息 2025-05-01
文化中国行|《荀子》中的成语:诎要桡腘
实时讯息 2025-05-01
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啥在全球“圈粉”?
实时讯息 2025-04-30
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来袭!5月7日TechWorld揭开神秘面纱
实时讯息 2025-04-30
李开复谈阿里Qwen3: 开源模型进一步让大模型价格接近普惠点
实时讯息 2025-04-30
呈和科技:业绩双增 并购拓展 国产替代
实时讯息 2025-04-30
罗山县子路镇:扎实推进移风易俗 绘就文明乡风新画卷
实时讯息 2025-04-29
天津“节水文章”里的“科技范儿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