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量上市,很多合肥人买!专家提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4:34:00    

炎炎夏日

饮品市场迎来消费旺季

7月8日

记者走访合肥多家

商超、便利店、饮品店等消费场所

发现部分茶饮品牌纷纷打出

“绿色果蔬”“中式养生”概念

将黄瓜、羽衣甘蓝、山药、

茯苓、红枣等健康食材融入饮品中

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

“绿色果蔬”“中式养生”茶饮走红

在新蚌埠路上一家饮品店,记者看到菜单上“羽衣轻体果蔬茶”“青瓜椰子水”等饮品被放在显眼位置。“天气热,喝奶茶觉得腻,这种果蔬饮品里含有羽衣甘蓝、青提、苹果、黄柠檬四种果蔬,不加糖后喝起来更清爽,感觉没什么负担。”正在点单的市民王女士说。


除了绿色果蔬饮品,融入传统养生食材的瓶装“中式茶饮”也悄然兴起。在长江东路上的一家连锁便利店,冰柜里摆放了红枣枸杞水、红枣黄芪水等瓶装“中式养生”茶饮,价格在4.9元到6.9元之间。包装袋上标注配方干净、0糖、0咖啡因、植物饮料,营养成分表里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等全部为0。

记者来到东二环路上的一家生鲜超市内,发现饮品区售卖的瓶装“中式茶饮”种类更加丰富。紫苏薄荷饮、薏米栀子绿茶、五指毛桃玄米水、苹果黄芪水、铁皮石斛玉竹水……这些茶饮的配料表中还包含了一些小众食材。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发现大家选择这类饮品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健康”和“口感”两方面。“现在喝饮料不光图好喝,也希望能少点糖、少点添加剂,这些新出的养生茶正好符合需求。”市民程先生说。

瓶装养生茶饮与传统中药茶饮

有本质区别


这些瓶装养生茶饮与传统中药茶饮有何区别?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显涛认为,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制作方式和功效定位上。传统中药茶饮通常采用原药材现煮现饮,强调煎煮方法,最大程度保留药性,且需根据个人体质辨证使用。


而市售瓶装养生茶饮多为使用药食同源材料,并工业化生产,可能存在糖、代糖、香精等添加剂,且经过加工后,其药用功效会大打折扣。例如,红枣枸杞水若添加了糖分,反而可能不适合血糖偏高的人群。

张显涛表示,中医理论强调“因人制宜”,而市售饮品往往缺乏个性化适配。比如,薏米水虽能祛湿,但对无明显湿气或体质偏燥热的人并不适用;苦瓜汁虽“降火”,但阳虚体质的人饮用会损伤阳气。此外,这些产品未经过严格的功效验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建议消费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或特殊体质人群。


对于奶茶店推出的羽衣甘蓝、苦瓜芹菜等“绿色健康”饮品,张显涛认为这类饮品同样需谨慎。“以羽衣甘蓝为例,其纤维素含量高,肠胃功能弱的人可能引发腹胀;苦瓜性寒,不适合阳虚或经期女性。直接食用新鲜蔬果仍是更优选择,既能保留营养,又避免加工过程中的糖分或添加剂问题。”

夏季养生“清养结合”是关键


夏季高温潮湿,从中医角度,应如何科学养生?


张显涛表示,夏季养生的关键词是“清养结合”。在饮食调理方面,以清淡、健脾祛湿为主,如薏米莲子粥、冬瓜汤;避免过度贪凉,冰饮会损伤脾胃阳气,诱发“暑湿型感冒”。


同时还要注意起居调节,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寒邪入侵”;可适当午休,顺应夏季“晚睡早起”的作息规律。情绪管理也很重要,夏季对应五脏中的“心”,需保持情绪平稳,避免烦躁动火。


此外,“冬病夏治”是夏季养生的重要契机。虚寒体质人群(如畏寒、痛经、慢性咳嗽者)可通过三伏贴、艾灸等方式提升阳气,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邵晓杰)

相关文章
天津“节水文章”里的“科技范儿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