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给岁月以生命:基层康复医生的“纾痛”守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2:26:00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治疗师陈季旻,业余时间的爱好是跳芭蕾。

她发现,自己在康复学科中所学的理论知识,都能融入日常的舞蹈练习:哪块肌肉是薄弱的,如何设计训练方式;哪个动作无法完成,是否与特定的韧带没有被充分锻炼有关系。

这门学科的理论让她更了解自己的身体,一个处于运动中的、鲜活的生命体。

萌生学医的念头,源于陈季旻幼时的经历:“家人前一天还笑容满面,第二天却突然卧病在床。”她渴望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如何避免。而长大后成为康复治疗师的她发现这是十分适合自己的选择。因为,“借助康复知识为每位病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你所面对的不再只是一种冰冷的疾病,而是一个鲜活的人。”

在医院的众多学科中,康复医学科在大众认知里并不“耀眼”,既没有外科手术的“刀光剑影”,也不像内科那般“药到病除”。但在现代医学中,康复医学的地位与作用并不亚于临床医学。

有人说,如果说临床医学给生命以岁月,那么,康复医学即给岁月以生命。

人们除了“活着”以外,还需要“鲜活”地活着。

康复科是一个大“游乐场”

云南省安宁市八街中心卫生院康复治疗师禹丽美在参加韩红基金会组织的“基层康复医生培训”时,被培训基地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OT方面的教学“懵”到了——咋康复科是这样的?

这里有麻将、象棋、五子棋……甚至,还有一个“小卖部”。

OT(Occupational Therapy)即作业治疗,是应用有目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身体、精神、发育有功能障碍者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康复师会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制定一些个体化的作业活动,重点来训练其上肢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而OT只是现代康复医学的一部分。

作为致力于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提升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全面回归社会的一门医学科学,康复治疗技术还包括PT(Physio Therapy)即物理疗法,ST(Speech Therapy)即言语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社会服务等现代康复技术。

△临床带教OT治疗

于上个世纪20年代发展于美国和法国的现代康复医学,在中国的实践始于1983年,而真正广泛意义上加速发展的“转折点”,恐怕与2008年汶川那一场重大的灾难伤痛相关。大规模的康复需求迫使当时已有的康复医疗体系接受了一次严格的考验。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康复不仅是“恢复”,更是“重建生活”。

治病与健康,中间隔着的一道桥,就是康复。对于人民健康而言,防、治、康三者应是相结合的。以研究解决功能障碍为核心,涵盖康复预防、评估、治疗以及康复工程全链条的康复医学,是推进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学科之一。

所以康复都做什么?也许就是按按胳膊、按按腿;做做针灸、拔拔罐?

这是很多人对康复科的模糊概念。

实际上,当代康复科并不是残疾瘫痪者专属,它的业务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骨骼肌肉到心肺肝胆,从生长发育到产后康复,都能治疗。而上班族常见的颈椎病、腰肌劳损、腱鞘炎,在康复科都能找到解决方案,结合手法治疗以及力量训练,堪比定制修身课。

甚至,想变美也可以。

△现代康复场景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康复医生王小成,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培训时,就被当时“颞下颌关节紊乱康复经验”的分享打开了新认知的大门:大小脸、下巴后缩都可以调整;甚至可以瘦脸、调鼻梁。

因此,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城市医院的康复科正在成为科学与便捷改善当代“打工人”生活质量的有利方式。

“我们的科室就像一个大健身房,或者说一个游乐场”,一位康复治疗师这样形容。除了PT区的健身球、哑铃和弹力带,OT治疗室还陈列着货架、赛车模拟器、3D打印机和游戏设备……

而这个“游乐场”,有时却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比如,一个刚上大一却因意外导致脊髓损伤截瘫的女孩,是从ICU时就可以被康复科介入“解救”的。在重症病房里,治疗师就介入到她的恢复中,经过系统康复,她从躺卧到坐起,再到最终站立、重返校园,整个过程的每一步都深深印在治疗师们的记忆中。

这种“介入”,是一种对生活的“介入”。

在女孩逐渐康复重返生活的过程中,治疗师们鼓励她、陪伴她走出医院,独立应对复杂的路面环境和日常生活场景,甚至还带她去了KTV,帮助她重建自信、融入外界。而当她再一次握起麦克风,放声歌唱的瞬间,几乎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热泪盈眶——为她如此年轻的生命,为她所经历的挣扎与顽强,也为那道终于重新照进她人生的希望之光。

在康复科常常能感受到与其他科室不同的氛围。

由于康复医学科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较晚,目前康复科室的从业治疗师都比较年轻,甚至结合专业有着各自很有个性的兴趣爱好。这些原本就充满生命力的灵魂亲眼见证着病人的生命中的“灰尘”被一点点擦掉,绽放出生命力的光彩,是一种非常积极美妙的工作感受。

临床医生们往往会对“生死一线间”的危机病例记忆深刻。而康复科的医生们,记忆中储存了很多“人间烟火”。

△为患儿进行关节固定

比如,一位因患脑卒中来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老人,在康复科除接受一些PT对身体功能的治疗,也会尝试康复治疗师为他设计的训练手眼协调的投篮动作。每一次进球,老人都会获得治疗师的掌声。而这也是常常独自在家的老人所能获得的最大心理满足:陪伴与鼓励。

基层康复医生的“铁粉”

对于前来参加康复培训的基层康复医生们来说,在这样现代的康复医学科受到的认知冲击,可以称得上“震撼”。

△康复培训2025年第一期开班仪式

接受培训之前,王小成的“康复”疗法主要集中在针灸与药物抗凝治疗上。直到培训时,学习到系统的康复学科理论知识以及亲眼见到了现代科技赋能下的各种先进康复仪器与设备,王小成意识到,这次的培训可不是简单“学学手法”。

自己的那些“铁粉”们,要“有福”了。

贾凤英、张秀梅、李浩祯……王小成可以清晰地叫出自己每一个“铁粉”的名字。在基层漫长的陪伴与治疗,让这些病人对王小成形成了坚定的信任。今年王小成接受韩红基金会的“基层康复医生培训”三个月,这些病人就等了他三个月,等着他带着康复的“新办法”回去。

王小成从医20年。在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人民医院还是乡卫生院的时候,他就在家乡的这所医院里从医。像大多数其他乡镇卫生院一样,这里人手紧缺,学中医骨科的王小成刚来医院时,还当过三年的急诊科大夫:车祸外伤、急腹症、小儿惊厥、产妇接生……都是经历过的。

当自己所在医院获得救护车的捐赠时,王小成十分感慨,终于把过去那辆四处漏风的改装“救护车”替换掉了。这里的冬季有五个月那么漫长,山区路远,出诊之路实在难熬。

“早期病人来住院的时候,我们甚至还得去现烧炕”,王小成所在的医院原先是镇原县孟坝中心卫生院,这里因曾有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在此援助,在当地很有名气,但也依然受限于整体客观环境,之前医院的洗胃机都总坏,医生为病患洗胃也只能用土方法。

这里曾是甘肃庆阳革命老区的最后一个贫困县,以务农为主的老百姓对就医的概念不甚清晰,病来得急就“量大管饱”地打针挂水;平时就看中医,便宜实惠,能解决的问题多。

而这里的情况与中国乡村的现状也大体相似,年轻人都进城务工了,留下老年人重复着过往的乡村生活,常年务农留下腰腿疼痛、关节炎,以及上了年纪后面临的其他各种慢性病的困扰,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去城市大医院,无论在经济还是陪护方面都会有压力,于是很多老人就成了王小成的“铁粉”,一“粉”就是10年以上。

△和患者交流

“像今年腰腿疼的病患就特别多。因为这里今年大旱,麦子又长得比较低,收割机收不了,好多都80岁的老人还很可怜地在地里拔麦子,拔完了就犯腰腿疼到我们这里看病”,王小成说,这样也是比过去强得多。那时候很多人觉得吃个止疼片就行了,现在好歹也会到医院拍个片子看看自己是怎么回事,有的时候还会补上一句:“你诊的这个说法,和我在短视频上看的一样。”

2017年,对于中国康复医学科在基层的推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

那一年印发并实施的《“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约640万。到2020年将达到2.55亿,占总人口约17.8%。此外,2015年全国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63万人,持残疾证老人达到1135.8万。

与此对应的,是供应的严重不足。截至2015年,中国共建有康复医院453所,护理院168所,护理站65所。康复和护理的不足,导致老年人尤其是失能、部分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生活负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

对于以留守老人、儿童以及妇女这样的特弱势群体为主要人口构成的乡村来说,这种现实的困境更加严重。

△为患者诊疗

国家卫计委2017年发布《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护理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及管理规范,提出要“打通专业康复医疗服务、临床护理服务向社区和居家康复、护理延伸的 ‘最后一公里’”。

王小成所在医院于2017年新成立康复科室,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决策。很多基层医疗机构也是在同一时期开始设立康复医学科的。而随着“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脚步,截至2024年底,约一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程度地设置了康复科。

但多数基层医疗单位的康复医学科,往往是在原有中医科基础上建立的,多局限于针灸、推拿、艾灸、拔罐、贴敷、中药熏蒸、中频电治疗等,都是以传统中医康复手段为主,缺乏现代化的康复技术。

很多基层康复医生在接受韩红基金会组织的“基层康复医生培训”之前,对“康复”的概念都像王小成一样停留在去进修一下“手法”的设想上,没有想过这将是一场打破认知之墙的探索旅程。

当王小成学成归来,他的“铁粉”们立刻前来感受一下“王大夫”都学了什么。而“王大夫”也真是大变了样,从病情评估到治疗手段都日益标准化,在手法上也更加专业和有序。学习之前,王小成一个月要接诊50个病人,现在每个月接诊70个病人。原来刚成立时鲜有人报以期待的康复科室,现在是护理人员抢着来的科室。

以康复的指尖“纾乡之痛”

对于王小成来说,新增了不少病人一定是辛苦的。在看似不应该“卷”的乡村,王小成从来没有休过周末。但他觉得是值得的:因为这些病人在漫长生病的岁月里,已经经历了太多。这些病中的苦痛,医生都是亲眼见证的。如果康复效果不好,医生也会跟着难过。

疾病之于生命来说,是一场重大的消磨。“活着”和“生活”是如此不同。

1994年出生的禹丽美,是培训学员中相对“年轻”的康复治疗师:“在培训中见到很多没有见过的病例,还有没见过的设备,那套重复经颅磁刺激设备,我只在上学时听老师说过。”

她也见到了更多的人生:“在基层,我们面对的多是相对平稳的病人,但这里有很多严重的患者。”

△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在这里,禹丽美见到过一个被切断手指的4岁小男孩在医生的帮助下恢复简单的用手功能,也见到了男孩父亲那一夜间的沧桑与焦虑的眼泪;在这里,禹丽美见到了一个从高处摔落造成四肢瘫痪的病人,每次都会问康复师“女朋友有没有来看我”,却始终没有等来自己的女友。而且因为受伤损及大脑,他很难配合康复治疗,而不明所以的父亲总会打他。

疾病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更是整个家庭的灾难。

对于贫穷的家庭,更是。

云南省鲁甸县砚池街道卫生院中医科的钟兴旺,太懂这种困境了:“一人生病了,不能自理,家里年轻的人要照顾他,就不能出去打工。而这种需要康复的病,要很长的时间来治疗,10年甚至20年。一个家庭就这么被拖垮了,因病致贫,相互消磨。”

更何况这个地方本来就“贫”。

鲁甸县砚池街道设立于2021年3月,是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安置区。所谓易地扶贫,是针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专项扶贫工程,目的是通过“挪穷窝”“换穷业”,实现“拔穷根”。

这是一方什么样的水土呢?按照钟兴旺的总结,就是“大山包”。很早的时候,乡亲们甚至还住在茅草房,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就是务农,却是“一年种了还不够一年吃”,连肚子都填不饱。直到2000年,才有人陆陆续续地离开家乡去打工。

因此,在这里,学医、看病,都与经济有点关系。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对于钟兴旺来说,学医是最有可能让日子过得好一点的选择,但是该干农活还是要干农活。也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对于老百姓来说,早期生病了就自己去田埂上挖些草药吃,去医院,开次药能吃三、四天的中药比西医“实惠”得多。

因此,在这个凡事多要考量“经济条件”的地方,家里如果出现一个需要占用其他劳动力,且需要漫长时光却见不到康复希望的病人,其痛苦可想而知。

砚池街道卫生院副院长陈雪红对于钟兴旺去参加基层康复医生培训是十分支持且寄予期望的。同样出身于困难家庭,陈雪红也深知这种学习的必要:“我们都知道,钟医生是带着问题去学的,他回来也能真的解决很多老百姓的问题。”

△开展电针疗法

钟兴旺在接受培训的时候,同样被现代完善的康复医疗体系所“震撼”:一个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的病人,是被其表弟推着轮椅过来治疗的。而经过七天的现代康复治疗,这个病人可以站起来推着表弟坐轮椅玩。

这就是现代医学的力量。

钟兴旺不禁畅想,自己可以利用现代康复医疗方法,让那些偏瘫,特别是脑卒中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老人,能够自己刷上牙、吃上饭,不再全然依靠家人的照顾。

“其实培训中最让我受益的是康复医学里的心理治疗部分”,钟兴旺感慨于现代城市医院中先进的医疗技术与设备,但满脑子都在研究哪些才是能在基层医院“实打实”为乡亲们做的。除了技巧和设备,更重要的是为一个家庭“纾痛”:“一个人本来就生了病,还觉得因此拖累了家庭成为家庭负担,他可能连自己都丧失了活下去的希望。如果经过我们的辅助,他能逐渐回归社会,那他就能够恢复做人的尊严。”

钟兴旺回到自己所在的岗位,把学到的知识带回给了同事,也把开阔的“世界”带了回去:砚池街道卫生院很果断地增添了很多现代康复设备,包括感觉阈值检测仪、中医体质辨识仪、中药离子导入仪、臭氧治疗仪等。

这里不再是缺乏生存条件的“大山包”了,这里是焕发新活力的安置区;而鲁甸砚池街道卫生院是专门为了改善安置人口医疗环境特别设立的新医院,未来,这里还可以和其他基层卫生医疗相关组织机构一起,将康复、医疗、养老结合起来,让这里的老年人开始更加不同的新生活。

“祝你早日康复”,是我们对于一个生病的人最美好的祝愿。

因为那是生命真正的尊严。

来源: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

相关文章
给岁月以生命:基层康复医生的“纾痛”守望
实时讯息 2025-09-09
孟村女子疑遭家暴去世,在县医院工作的公公篡改病历?受害者家属:他在另一家医院工作
实时讯息 2025-08-25
壶关农商银行多措并举锻造青年生力军
实时讯息 2025-08-21
中国造口博物馆重建开馆!让造口患者有尊严地生活,这里的故事感人至深
实时讯息 2025-08-21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公安局阳光下的守护:小走访攒出大信任
实时讯息 2025-08-20
暴雨来临,小蜘蛛一点点收起自己的网
实时讯息 2025-08-19
脖子越来越黑竟是“砒霜”中毒?这种药你家可能也有!
实时讯息 2025-08-17
建议人手一册!被蛇咬伤怎么办?自救指南来啦→
实时讯息 2025-08-17
22岁小伙摔倒以为没事,7天后死亡,警惕这些信号!
实时讯息 2025-08-10
熬过艰难时刻 四川沐川女孩用画笔圆了“清华梦”
实时讯息 2025-08-08
湖南一4岁男童拔牙死亡,涉事医生停岗
实时讯息 2025-07-23
当罕见病遇上癌症……50岁浙江男子如何绝处逢生
实时讯息 2025-07-22
指尖便利不该变成负担
实时讯息 2025-07-22
指尖绣韵 夏意传承——布依族刺绣体验活动在省图书馆举办
实时讯息 2025-07-15
“客服”来电说要给退款 女子却差点儿损失一万元
实时讯息 2025-07-11
郭德纲发文悼念杨少华!亲属谈突然离世经过:他睡醒午觉坐起来后,觉得有点晕……
实时讯息 2025-07-10
天津“节水文章”里的“科技范儿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